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 2006( 中國澳門 )

直接“三通”為兩岸民眾所期盼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 劉震濤

 
 

 

一、兩岸三通的成效與現況

眾所周知, 1979 年全國人大在《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出兩岸進行 “ 通商 ” 、 “ 通郵 ” 與 “ 通航 ” 。隨著時代演進與兩岸交流合作的迫切需要逐步調整的結果,“三通”所指的事項已聚焦於兩岸直航,無法直航不僅成為兩岸同胞的切膚之痛,同時,與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背道而馳。因此,能否直航已成為兩岸關係最具指標意義的大事。

從通商情況看,據台灣方面統計,台灣對大陸貿易額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比例由 2000 年 15.37% 快速成長為 2005 年的 25.03% ,大陸成為台灣主要出口地與次要進口地;近年來,大陸更是成為台灣貿易順差最重要來源地,從 2002 年到 2005 年的四年間,大陸對台貿易逆差每年均以超過 100 億美元的速度在增加, 2005 年一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 580 億美元。台灣對外投資有 45.16% 集中在大陸。從投資效益看,大陸前 1000 大台商 2005 年營收合計已逼近 1 萬億元民眾幣( 9992 億元民眾幣),相當於台灣 2005 年 GDP 的 35% ,比 2004 年成長超過 36% 。其中營收成長的有 743 家,營收成長率超過 100% 的台商,有 103 家,營收成長率超過 50% 的台商有 228 家。 1000 大台商合計稅前淨利潤達 264.04 億元民眾幣,這不僅顯現大陸台商實力的持續增強,也印證了兩岸經濟關係的日益密切,說明大陸的總體營商環境有利於台資企業。

從通郵情況看,每天約有 2 - 3 萬封的掛號信件往返。從兩岸人員往返與社會交流情況看,自 1987 年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兩岸人員往返即快速成長,台灣民眾赴大陸人次從 1987 年的 4.6 萬人次大幅成長為 2004 年的 368 萬多人次;大陸民眾赴台人次,也在台灣政策開放下由 28 萬人次增加到 13.9 萬人次。累計台灣赴大陸人次為大陸赴台人次的 33 倍多,有人估計歷年來台灣民眾赴大陸消費金額總計高達 271 億美元,對大陸經濟做出很大貢獻。因此,除了直航外,兩岸間的經貿交流與社會互動可謂日益頻繁。

雖然兩岸尚未實現直航,但形形式式的通航正在進行,並顯現其優越性而受到兩岸民眾、特別是台灣民眾的歡迎。如福建與金門“小三通”的進展相當迅速。從 2001 年至今,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的小三通直航人次卻屢創新高。 2001 年小三通直航人次僅 12,770 人; 2005 年數字成長至 276,850 人,增加了 20 倍; 2006 年 1 至 7 月,往來人次也達 186,308 人,較去年同期增加 13.8% 。甚至有台商將戶籍遷到金門,“小三通”的管道已越來越受到台商的歡迎。

另外,福州─高雄、廈門─高雄開通的海上試點直航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從 1997 年開通至 2005 年 12 月底,兩岸累計運營 15042 航次、 386.9324 萬標箱,約占高雄港境外航運中心營運量( 2005 年為 5,533 萬標箱)的 7% 。 對高雄港的成長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幾點建議

•  直航是目前兩岸“三通”的關注焦點,也是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一下子突破存在很多困難,我們認為按照循序漸進、逐步擴大的原則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在現有“小三通”基礎上繼續擴大其功能,這是比較現實的做法。台灣當局應當允許台商不僅經小三通前往廈門,而且應進一步開放所有台胞經小三通前往大陸。同時,也應該允許大陸居民循小三通的管道前往台灣各地從事商務考察和開展各項交流。小三通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由於它的地方性特色所決定的,即使哪一天大三通開通了,但人們到大陸還必須從台北或高雄出發,而小三通則可就地出發到金門,既省錢又省時,何樂而不為呢?

•  根據國家交通長遠規劃,到 2030 年,全國高速公路網將延伸到台北,那麼小三通將承擔著前期探索經驗的使命,現下有人設想,從大陸到台灣修建隧道或大橋,金門都是重要的海上連接地。甚至有人已提出具體方案修建“金─廈”大橋,那麼從島內任何一地只要飛到金門,就可透過大橋直接到大陸,小三通就發展演變成為連接兩岸的一條和平大道、福祉大道。

•  在現下的“福州─高雄”、“廈門─高雄”試點直航的基礎上,取消限制,允許大陸貨物通關、人員入境,把高雄港搞活,有助於提升高雄港的競爭力。同時,相應開通空中“廈門─高雄”試點直航,增加台灣南部和大陸閩南地區的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則可大大提升整個高雄市的競爭力。當前,台灣當局正在加緊發展台灣南部經濟,減少南北差距,上述兩項措施對於實現這個目標是十分有利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台南縣領導應該積極推展台南與廈門的直航,可先海上、後空中,為台南的科技園區找個可靠的經濟發展腹地,而大陸的閩南地區應該是首選地。

•  根據需要不斷增加各種類型的包機直航。繼 2004 年春節包機直航開通之後, 2006 年春節又增加廈門航點和不中停直航,大大方便了台胞。今年又增加了“三節”包機直航(其中中秋節包機已經開始),以及醫療包機直航項目,人們完全有理由要求台灣當局進一步開放例如旅遊包機直航、假日包機直航、朝拜媽祖進香包機和參觀展覽、學生暑假包機直航等,包機直航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便民措施,已有包機的成功飛航充分證明了台灣當局以“安全”為由拒絕兩岸直航完全是不符合事實的,他們害怕兩岸民眾往來方便,進而使得相互之間增加了解,不利其推行“台獨”路線,才是其真正的原因。

進一步擴大各項交流,促進“三通”,關鍵是實現兩岸直航,以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形成。祖國大陸“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製”,這是實現兩岸和平穩定發展前景的必要保證,而我認為三通卻是建立合作機制的基本條件。可以想像,在直航無法進行,人員來往、貨物流通受阻的情況下,所有活動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和代價,再好的合作機制都要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將推展直航與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結合起來思考,相互推展,在探討建立合作機制的過程中,逐漸創造條件、大膽制度創新、同步推進使人員、貨物往來更加便利化的措施,這本身應視為是形成合作機制的一個重要過程,有些方面甚至可能就是今後合作機制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應該換個角度來思考,從進一步擴大各項交流和合作入手,作為“刺激”直航的積極原素,春節包機成功就是受台胞春節返鄉的刺激,這個積極原素起到了關鍵作用。目前,兩岸交流還遠遠不夠,擴大交流的領域可以很多,但近期有兩項工作可以作為重點推展。其一,是兩岸農民交流。據我們對台灣嘉義、台南、高雄三個縣、三個村共 206 戶農民調查,台灣農民有到大陸參與農業合作的願望,但是首要的困難是在於“缺乏管道”,只要兩岸能很好地架起農民交流的橋樑,使交流活絡起來,那麼兩岸農民交流伴隨著農產品的交易的興旺,這個需求對直航的刺激顯然很大。其二,是兩岸學生的交流。目前,雖已有一些台生在大陸求學,但更多的是應該鼓勵在台灣本地上學的各類院校的學生利用假期開展到大陸旅遊或夏令營、冬令營或其他參訪活動,孩子的活動伴隨著家長和親友的關心,這個需求具有擴散效應,對直航的刺激顯然也是很大的。

只要我們認真地研究在組織擴大交流中形成的有效機制,不斷吸取教訓、累積經驗,就有可能更進一步地促進形成直航制度化,為最終形成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創造條件。只有處理好“合作機製”、“直航”和“交流”三者的辯正關係,積極引導,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很有可能首先在操作層面上突破。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台灣當局阻擾三通對其經濟的傷害早已顯現,而兩岸經濟愈來愈緊密和逐步融合的趨勢無法阻擋,只有及早改弦易轍,開辟直航通路,既為台灣經濟兩岸合作佈局創造條件,也為外資投資台灣增強信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明智之舉。我們相信,為了兩岸經濟的共同繁榮,在兩岸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直航遲早會實現,我們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All Rights Reserved by macaopp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