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台關係十周年研討會
 
發揮澳門優勢促進兩岸關係發展

上海東亞研究所 何文

 

  隨著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期,作為兩岸關係特殊組成部分的澳台關係也日漸熱絡,如何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為兩岸關係發展服務越來越成為各方討論的熱點。

  一、澳門具有獨特優勢發展與台灣關係

  •  澳門地區歷來對台政策較為寬鬆、開放,中央政府在澳門特區與台灣關係領域,也向澳門特區賦予了更高期望和更有利條件,使澳門在推動與台灣關係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  澳門人口架構的背景使得澳台關係一直比較緊密。澳門有近十萬人有福建背景,近幾年澳門更有兩萬多人到台灣打工,澳門了解兩岸關係以及澳台關係的有識之士也很多,他們的調查研究將有助促進澳台關係的發展。在兩岸未實現直接通航的時候,許多台灣工商界人士、民眾利用澳門作為往返大陸的中轉站,澳台航線成了一條黃金通道,每年平均有約一百萬台灣旅客途經澳門往返大陸。回歸以來兩地民間交流仍然頻繁,並呈現雙向發展態勢,澳門民眾入台交流頻繁,多年來以台灣來澳交流為主的“單邊交流”態勢有所改變。 2008 年,澳門居民赴台人數明顯增多,達 3.08 萬人次,澳門高中畢業生實際赴台升學 878 人,創歷史新高,並首次超過赴內地升學人數( 754 人)。此外,台灣一直是澳門的第三大遊客市場,兩地居民已形成一種長期互訪、旅遊的關係。

  •  澳門對台政策相對寬鬆。澳門在對台政策上不像香港那麼敏感,在台灣官員簽注問題上澳門也比香港更方便。從“一機到底”航線的確立,到海協會在澳門特區設立辦事處;從同意“陸委會”前任副主委陳明通來澳出席學術研討活動,到樂見澳門台北經濟文化中心直接受理“入台証”申請手續,均是如此。回歸以來,澳門在海峽兩岸交流交往中的平台作用更加突出,每年涉及兩岸四地的民間交流、學術?討活動日益增多。 2006 年在澳門召開的“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幾十個來自台灣的團隊出席。這是自港澳回歸以後,台灣第一次派如此多人參加同一個活動。據不完全統計, 2008 年各界在澳門舉辦的涉台交流活動超過 200 件,涵蓋經濟、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醫療等諸多領域。自兩岸三通逐步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試圖透過在澳設點,依托澳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政策資源進入內地。

  •  澳台關係基礎很好,受外部不利因素影響較少。多年來,澳台關係已經打下深濃基礎,澳門宣傳輿論機構對台灣一向比較親和,台灣對澳門回歸後“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也基本認可,兩地都會以善意去理解對方的舉措,而不是拿著放大鏡找差異。澳台關係發展已形成了自身的規律,受兩岸關係波動影響較少。如, 1996 年兩岸關係波動時澳台航線開通,實現了連接兩岸三地的“一機到底”的“準直航”; 2000 年陳水扁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兩岸關係再度波動,台灣駐澳門機構“駐澳門台北貿易旅遊辦事處”改名為“台北經濟文化中心”,性質更加中立; 2005 年中央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台灣農業部門絡繹不絕來澳門辦展覽。

  新當選特首崔世安十分重視澳台關係,定將有助澳台關係發展推向新的階段。在競選過程中,崔世安對推動澳台關係發展就作出過積極的論述。他指出,隨著兩岸局勢的變化,以及鄰近地區對台關係轉趨積極,澳門在各個方面可多做一些,包括鼓勵和支持澳門在對台文化、經貿等各個領域進行更多的研究與調查。澳門與台灣之間無論在文化及旅遊方面一直保持著良好互動關係,台灣是澳門的第三大遊客市場,在他未來施政中,將加強對台的旅遊宣傳,以穩定這一客源市場,同時促進澳台之間在文化、商貿及旅遊等不同領域的互動。他認為澳門與粵港之間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合作領域上可延伸至台灣。崔世安高票當選為第三任澳門特首候任人後,台灣“陸委會”當即發表談話,表示祝賀。“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勛表示,崔世安當選澳門行政長官,台灣與澳門的關係將朝向非常正面發展,台灣會持續加強與澳門的各種交流。可以預見,這些積極因素將有助於推動澳台關係發展。

  5 、新一屆立法會中愛國愛澳力量佔主導。澳門特區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於 9 月 20 日 開始投票, 22 日凌晨產生了 12 名直選議員和 10 名間選議員, 10 月 5 日 ,特區政府公佈了 7 名委任議員名單。經過選舉,傳統愛國愛澳社團“同心協進會”和“群力促進會”的得票加起來有 37134 票,佔總投票數的 25.22% ,“同心協進會”候選人關翠杏更是以 22101 票斬獲“票后”桂冠,博彩及工商板塊保持五席,再加上間選和委任議員均屬愛國愛澳陣營,故總體來說,愛國愛澳力量仍占主導優勢,必將有助于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

 

  二、澳台關係可為兩岸關係發展多做貢獻

  多年來,澳台兩地在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等領域交流不斷密切,深化了相互的了解和合作,增進了感情,凝聚了民族精神,作為兩岸關係特殊組成部分的澳台關係發展,將對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獨特的貢獻。

  1 、“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為兩岸關係的前景提供了示範。

  •  澳門回歸後成功實施“一國兩制”,堅持“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取得了巨大成就,表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非一時的權宜之計,有助于增強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認同和信心。廣大台灣同胞在澳門看到,澳門基本法得到嚴格落實,完全實現“澳人治澳”。社會穩定一如既往,經濟一改回歸前連續4年的負增長態勢,人均 GDP10 年雙位數增長,生活模式沒有改變,言論和集會自由依舊,民眾安居樂業,而且因為跟內地的聯繫越來越密切,發展空間更大。台灣同胞可以透過澳門了解“一國兩制”的具體實踐與美好前景,從中探索出“一國兩制”對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意義所在。

  •  利用澳台間深濃的人文歷史淵源,拉近兩岸民族感情。澳台兩地素有歷史淵源,孫中山、邱逢甲等都曾在澳門長期生活,閩文化和粵(客家)文化是相近的,媽祖文化更一直在澳台盛行。近年來大量閩籍移民在澳落地生根,他們亦成為兩地進行溝通的主力軍,而且也使澳門成為溝通台灣和福建的重要橋樑。每年澳門居民赴台灣就讀大學的都有幾百人,約占當年澳門高中畢業生人數的三成。至今,由台灣的大學畢業的澳門學生有幾千人之多。這些學成返澳的學生,為澳門社會做出了貢獻,不少人進入澳門公務員系統,部分還成為各級官員。此外,澳門和台灣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都經歷過殖民統治,中華文化在澳門和台灣也都得以保留和傳承。澳門和台灣這種深濃的人文歷史淵源,可以為減少乃至消除兩岸由於多年隔絕造成的分歧和差異起到積極作用。

  4 、充分發揮既是國內又是境外的特殊制度優勢,充當兩岸交流的平台。澳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在澳門進行兩岸間的各項商談接觸,體現了中國內部的事不必假手於外人,可以自己的土地上辦;同時,澳門作為實施“一國兩制”的境外,又有內地和台灣人士出入境免簽注、進出交通方便,具有寬鬆政治環境等有利條件。所以,兩岸可以安排更多事務性的商談在澳門舉行;對於一些不便進入內地的敏感人物,可允許進入澳門,把澳門作為接觸聯繫的地點;澳門具寬鬆的輿論環境,可以廣邀海內外各界人士就兩岸關係問題進行研討;澳門本身就是一個實施“一國兩制”的典型。

  總之,目前兩岸關係緩和為澳台關係發展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澳門特區政府應充分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發展澳台關係,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All Rights Reserved by macaopp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