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 驗證“一國兩制”生命力的成功範例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 楊允中


一、新的歷史已經開篇
  澳門的過去450年留下一條曲折複雜,但地位特殊、功能特殊、與眾不同的發展軌迹。澳門是西方列強在東方進行海上擴張的歷史見證,澳門也是最終結束西方殖民管治的歷史見證;澳門記錄了明清皇朝國運不濟、走向衰落、任人欺凌的民族屈辱,澳門也為西方文藝復興成果的東傳和中國古老文明的西進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澳門曾經時而發生過同現代文明取向不協調的事例,但主體上還是作為主體居民中國人承載的中華文化成為歷史發展主旋律;澳門不但逐步演變成一個小有知名度的國際化都市,而且也為鄭觀應、孫中山等民族先哲先賢的成長提供土壤,從而為國家貢獻過不少智慧火種。
  歷史是一面鏡子,經常照一照可以使人們頭腦清醒;歷史是一筆資產,應成為有待全面開拓利用的社會財富。澳門因歷史特殊而出名,澳門也因目前地位特殊而備受關注。站在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澳門有足夠理由不背包袱,輕裝上路,有十足信心重新規劃,重新譜寫真正屬於自己的一部新發展史。
  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已屆七載,這是 “一國兩制” 偉大構想全面落實、正確實踐的七年,是澳門社會、經濟全面加速發展的七年,是澳門各界居民愛國愛澳意識不斷提升並自強不息開拓奮進的七年。經過回歸這場根本性社會變革洗禮的澳門各界居民,沒有辜負祖國人民和海內外同胞的期望,為全民實踐 “一國兩制” 、為開創澳門歷史發展的新紀元、為改寫自身命運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開拓。2000-2005年,GDP平均年增12.1%,由489.7億元增長到925.9億元,總增幅為89.07%;人均GDP由115,526元增至191,458元(折24,316美元),總增幅為68.32%;人文發展指數由0.864提升至0.909。自2002年開始的新一輪快速發展周期在有序地延伸中。
  事實上,今天的澳門,政通人和、百業俱興、寛鬆和諧、友善互愛,成了社會生活的主題;公平、高效、廉潔、法治成為人們追求的行動準則;“一國兩制” 、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已構成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形勢的順利發展向人們清楚地展示 “一國兩制” 不單是合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最佳選擇,而且也是特區各領域保持協調發展的根本保障。如今,“一國兩制” 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在澳門特區已得到令人信服的驗證,它不僅令澳門居民有幸成為這場深刻變革的直接受益者,而且也令外界對其所展現的巨大生命力和無比優越性普遍予以肯定。

二、“一國兩制” 展現的中華文明與東方智慧
  “一國兩制” 是新中國幾代領導人政治智慧的結晶,也是古老中華文明與東方智慧在當代條件下的創造性運用典範。
(一)開放是強大而自信的民族的必然選擇
  鄧小平把開放改革當作一個需長期堅持的戰略問題,“如果說在本世紀內我們需要實行開放政策,那麼在下個世紀的前50年內中國要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不能離開這個政策”。 “如果開放政策在下世紀前50年不變,那麼到了後50年,我們同國際上的經濟交往更加頻繁,更加相互依賴,更不可分,開放政策更不會變了”。開放,是自信自強的基礎。不開放,人類文明的成果就吸收不進來;不開放,就不能互通有無,不能把別人的知識、經驗 “洋為中用”;不開放,必然會導致封建意識、個人專斷、一言堂作風泛濫;不開放,就沒有發展的參照物,就不能顯示我們所選定制度的先進性。故此,開放打開的不僅是國門,也意味著把蘊藏巨大的潛能的民族智慧之門打開。 
(二)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現實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等問題 “只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而採用和平方式就必須既考慮到香港、澳門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葡萄牙的實際情況。 “如果用社會主義來統一,就作不到三方都接受。勉強接受了,也會造成混亂局面。即使不發生武力衝突,香港也將變成一個蕭條的香港,後遺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香港。”  鄧小平承諾實行 “一國兩制” 50年不變,是倡導實事求是認識論的典範。業經基本法加以法制化、定型化的 “一國兩制” 思想,絕對不存在變的理由,不存在變的空間,當前不變,今後也不能變。當然,50年不變絕不可變成保守、封閉、不求進取的代名詞,這裡強調的是原有社會制度不變,“一國兩制” 方針也不變,而社會、經濟發展則不僅要 “變” ,而且要 “大變” ,即大發展、大進步。
(三)寬鬆兼容、海納百川是民族興盛團結的基礎
  5000年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就是寬鬆兼容、海納百川的結果,一體多元的中華文化也是博取眾長、兼容並蓄的產物。如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族,這個世界上包容量最大的文化,又因 “一國兩制” 而增添異彩。海峽兩岸之間經濟上、文化上實際已經全面加速一體化進程,政治上的最後和平統一雖然仍存阻力,但歷史潮流不可抗拒。由於實行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既是新事又是難事,既是實踐又是創新,因此,在堅持基本原則大前提下多講聯合、多講團結,力求不斷完善原有關係準則,力求營造大包容量、大聚合力的社會環境,是需要認真關注並積極推進的,唯“寬”字當頭,方能形成公平競爭,方能化解矛盾糾紛,方能減小前進中的磨擦與阻力,從而方能有效地調整智力的儲存與釋放,使國家的和平崛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的人類壯舉更早地實現。
(四)求同存異、多維共存是現代智慧的體現
  鄧小平指出:“世界上有許多爭端,總要找個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多年來一直在想,找個甚麼辦法,不用戰爭手段而用和平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 “世界上的許多爭端用類似這樣的辦法解決,我認為是可取的。……這樣能向人民交代,局勢可以穩定,而且是長期穩定,也不傷害哪一方。”只要尊重自己所屬的中華民族,擁護祖國統一,都是愛國者,都是實行高度自治的行為主體。“未來香港政府的主要成份是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我們不要求他們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 這是民族大團結、國家大統一的需要,也是資源開發合理化、思維取向科學化的標誌。
(五) 理論創新是成就大業的前提
  基於歷史與現實,基於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的可行性,推出“一國兩制”構想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大膽創新;提前6年8個月制定出特區根本大法 ── 基本法,以確保過渡期的穩定、發展、繁榮,並確保行政權順利交接,是獨具匠心的創新;特區實行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推進愛國者為主體的治港、治澳班子的組成和最廣泛的愛國者大團結、大聯合,以及堅持循序漸進發展民主,都是史無前例的創造性安排。
(六)以民為本、人文導向是一個基本點
  作為特區根本大法,基本法為國家恢復行使主權作出明確指引,為特區依法施政設計了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也為實行以愛國者為主體的高度自治作出有效的保障。在特區,以民為本、人文導向,是依法施政的一個基本點,也是其最終歸宿點。“順從天意,惠澤萬民”、“民為邦本”,這是古已有之的基本理念,也是現代民主政治的認識淵源。作為“一國兩制”基本組成部分的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理念,經兩個特別行政區的近年實踐已展現出勿庸置疑的必要性與優越性。
(七)“一國兩制”的基本要素互具關聯性
  作為科學的理論體系,“一國兩制”由不可分割的5個基本原則所組成:
“一國兩制”=A(一個國家) + B(兩種制度)
=A + B + C(澳人治澳、港人治港) + D(高度自治) + E(50年不變)
=A + B + C + D + E──一個有完整科學內涵的法律規範體系與保障體系
  現在“一個兩制”在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已是活生生的現實,在實踐中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顯示出無比的正確性和高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小澳門可以有大發展
  澳門是個典型的彈丸之地,是個微型社會和微型經濟體系。澳門的發展定位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側重。
  澳門的政治定位:(1) 堅持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型體制、保持原有社會制度50年不變、驗證 “一國兩制”優越性的示範區;(2) 直轄於中央政府,享有國家特別關照、全面支持的特別行政區;(3) 國際事務中具有廣泛發揮空間的高度自治行動實體;(4) 人的尊嚴、權益得到全面尊重,人的潛質、智慧得到充分開發的人本社會。
  澳門的經濟定位:(1) 微型經濟中位居第一梯隊,較具代表性的一個成員;(2) 擁有博彩經營權的獨特產業結構載體;(3) 財政自主、稅收不上交、享有自由港政策的人流、物流交換基地;(4) 成為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高人均指標的國際參照體。
  澳門的文化定位:(1)功能全面擴充的傳統東西文化交流中心;(2) 有自身特色、有相對優勢的現代文化產業承載體;(3) 求同存異、擴大和解、避免衝突的新思維集散地;(4) 海峽兩岸走向和解、走向統一的緩衝區;教育、人才、服務具特定利用價值的轉換平台,民主、文明、進步的國際示範展示窗口。
  對於澳門,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發展更快、如何發展更好的問題,這裡至關重要的一環,是要建立新理念、新思維、新觀點、新構想,既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又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在人類文明快速推進的21世紀,要正常生存就要培育自身的生機活力,就要訓練自身的潛在智慧,就要提高自身的生命價值和生存意義;要加速發展,就要正確認識發展的基本規律,就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就要建立科學、理性、務實的現代市場觀、價值觀。任何情況下,建立優勢、參與競爭,首先要解決的一個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問題,即每個人都要作好自我心理調整,都要放下沉重的歷史包袱,輕裝上陣。我們已經告別貧困、落後,我們還要告別封閉、保守;我們既要告別自私貪婪,也要告別無知幼稚,既要告別封建意識體系的狹獈,也要告別資本主義的短視。
  澳門這個舞台不大,但上演的劇目卻是一場大戲;這裡的空間小,但要建立大視野。大和小祇是事物的基本屬性、基本特徵之一,而非全部,大的體系有其大的優勢,小的體系也有小的長處;但正因為小就更應堅持一條精品化發展路線,整體發展要力求精品化,個體發展也要力求精品化;小而美可以形成共識,可以形成統一體,可以形成發展模式;要在“微”字上做足功夫,在“小”字上動夠腦筋;小但發展速度不慢,小但發展層次不低,小但作用可觀,小但同樣可以受到別人重視與尊重。

四、澳門有望成為四個中心、四種社會
(一) 澳門具有四大優勢系列
  a. 作為傳統的國際自由港,擁有較高的國際化程度,實行單一低稅收制度 (兩大主要稅種職業稅和所得補充稅上限均為12%),有不低的國際知名度和國際聯繫網絡。
  b. 作為傳統的法治社會,澳門市場的自由度、公平度較高,社會和諧、寬鬆寬容,居民有趨同的價值標準,基本上不存在宗教、民族等方面的歧視,不同的理念、觀點可以包容互補。
  c. 區位優越、交通通訊便捷,地處低緯度珠江口,東與香港40海里一水之隔,北與華南最大中心城市廣州相距百多公里;近靠珠三角繁榮中心區,遠接東盟、亞太以及歐盟和葡語世界。澳門既是特殊的國內市場,又是特殊的國際市場,既是 “9+2”的核心區,又是 “10+1”的接合部。
  d. “一國兩制”已成為現時澳門影響最大、最可依賴的制度性優勢,CEPA令澳門全部產品可以零關稅入境,各項專業服務可以零距離在內地施展,內地居民自由行、跨境工業區、“9+2”合作框架等政策傾斜措施,令澳門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 澳門有望成為四大中心
  a. 有國際經營水平的博彩旅遊娛樂中心。博彩市場開放後效益初顯(有望於2006年成為全球收益最大的博彩中心),整體發展仍處上升區段。
  b. 有良好國際信譽的多重中介服務中心。3個服務平台與新產業開發基地 (中醫藥、航空物流、信息交換、環保產業、文化產業等都為熱點) 可寄厚望,發展總部經濟具有潛質。
  c. 功能進一步擴充的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在澳門,傳統中華文化為主體,夾雜葡萄牙文化,是個典型的開放型綜合性文化、信息交流中心與人才培訓基地。
  d. 有巨大說服力的“一國兩制”展示中心。可以成為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示範基地和全方位服務中心。這在世界上可以認定為“稀缺資源”。
(三) 澳門要建立四種基本思維
  a. 正確理解、認真貫徹“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政治思維。
  b. 認同 “發展是硬道理”,主要依靠自主開發取得行動主動權的經濟思維。
  c. 敢於參與公平競爭、以理取勝、以智取勝、以信譽取勝的文化思維。
  d. 不斷調整發展觀,肯於借勢借力,肯於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思維。
(四) 澳門要成為四個類型社會
  a. 學習型社會。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已納入政府議事日程,要全面推動居民深度智力開發。學習型社會成員首先要學好用好基本法,成為公民意識強烈的現代居民。
  b. 精品型社會。主導方向是追求發展的精品化、品牌伦、質量化、內涵化。做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競爭力強。精品型社會或優質化社會成員要做好自我定位、不斷提升個人行為的合理性。
  c. 和諧型社會。維持大包容量、高寬鬆度的良好社會環境。政府要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持勤政、高效、廉潔,民間要提升法治意識、開拓意識、創新意識。和諧型社會成員要時刻不忘平等、互助、共贏的發展思維。
d. 健康型社會。要追求健康的體質、健康的家庭生活、健康的價值標準、健康的思維體系。健康型社會成員是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平衡的維護者,同時也是自我心理平衡的踐行者。

五、為祖國和平統一出力獻策
  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居民,我們堅信“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最好選擇,我們也親身感受到 “一國兩制”所帶給澳門的一系列根本性變化,並普遍成為 “一國兩制”的直接受益者。我們身在澳門,清楚地意識到實踐 “一國兩制”是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理念創新、思維優化的過程。
21世紀人類文明的腳步在加快,21世紀炎黃子孫的華夏文明將大放異彩,21世紀體現人類最新認識水平的新思維、新理念將破解諸多尚存的歷史難題,21世紀紀年表上將留下更多由中國人寫下的智慧符號。“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這就是形勢發展的大趨勢。
  面對力量對比越來越有利於兩岸人民大眾一方,面對台獨威脅有進一步嚴峻可能的新形勢,本人認為全球華人華僑必須進一步提高警惕,進一步凝聚團結,進一步增強實力,進一步展示民族智慧,力爭盡早實現和平統一的民族夙願。從澳門來講,以下幾點似有強調的必要:
  (1) 充分發揮澳門作為 “一國兩制”展示中心的作用,使澳門的發展更具質量,使澳門特別行政區這個活生生的樣板成為最佳示範基地。
  (2) 積極拓展有助協調兩岸關係的 “澳門模式”,在 “一機飛兩地”,“兩岸雙向春節包機”、假日包機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更多的雙方接觸面。
  (3) 重視文化聯繫紐帶,以下促上,以民促官。在當前對文化領域尤其有必要適度擴大投入,使民間參觀、訪問、聯繫、交流保持日益擴張的勢頭,使民情民意及時得到正確引導。
  (4) 澳門是世紀偉人孫中山事業的起程點,是中山文化資源的富集區。學習中山精神、宣傳中山文化,是促進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動力,是提升民族尊嚴、增強民族素質的重要切入點。
  (5) 澳門的媽祖文化具有歷史久、規格高、影響深的特點,它應進一步成為聯繫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推動力的源泉。
  (6) 澳門擁有約1/4懂閩南語的福建籍居民,他們身在澳門,不忘福建,不忘台灣,共同的閩南方言和民俗是增進了解,密切情感,擴大信任的有利因素,要不失時機地加以開發利用。
  總之,澳門很小,但是可以容納不同理念、不同信仰、不同習俗的各方來客,澳門擁有極佳的區位、氣候條件,擁有國際一流的服務接待設施,擁有50萬關心祖國和平統一的理性居民,澳門對於海峽兩岸同胞和五大洲的華僑華裔永遠張開熱情的雙臂歡迎你們,祝福你們,願健康和好運一路伴隨你們。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