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眾的力量實現祖國統一——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作用

全球華人反獨促統聯盟副會長 覃永昭(香港)


  2006年,臺灣挺熱鬧。先是陳水扁出了一個“終統”鬧劇,“曲線台獨”向前走了一步;後是陳水扁的腐敗被曝光,“倒扁”成為規模浩大的民眾運動;有人因此認為兩岸關係出現了變數。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人民要生活,而且要更好的生活。兩岸經濟關係非常密切,已經事關百姓生計。誰想破壞,必是大逆不道。當臺灣人民發起“倒扁”運動之後,陳水扁重新祭起“去中國化”,大搞“正名”活動,甚至不惜破壞兩岸經濟關係,激起了全球華人,特別是兩岸人民更為強烈的反對。這再一次說明,台獨分裂祖國,已經威脅到和諧的社會生活,必然遭到抵制。因此,本文提出要以大眾的力量實現祖國統一。

人本主義是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人為本成為熱門話題,是因為它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這就是謀求以人為本、以知識經濟為特徵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
  馬克思描述過19世紀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那是一個廣大民眾被剝削的生產方式,甚至出現了以“羊吃人”為特徵的圈地運動。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批量生產方式,經濟增長速度是空前提高了,但是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經濟發展以物為本,強國之間為爭奪資源和市場的戰爭不斷,甚至爆發了世界大戰。生靈被塗炭,人性被泯滅。哪里還會有人想起以人為本!
  20世紀70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給人們敲起警鐘:以大規模投資和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於是,人們提出了謀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其內涵是經濟發展要為子孫後代著想。這已經蘊涵著以人為本的內容。
  20世紀90年代,全球性貧困困擾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1999年,聯合國首腦大會提出了“千年發展目標”,制定了全球消滅貧困的戰略目標。為謀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人類福利最大化,提出了應該發展教育、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千年發展目標”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化了。
  人本主義本來是18世紀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鬥爭初期提出的理念。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實質的理論闡述中也提出了解放全人類的思想。但是兩百多年以來,實現人本主義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在鼓吹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一直沒有成為現實。究其原因,是因為不存在實現人本主義的經濟基礎。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發展模式更加以物為主。在增加物質投入—擴大物質生產—追求物質消費—再增加物質投入……的迴圈中,形成了拜物主義,人的行為圍著物質轉,人自身的發展反而被忽略了。
  知識經濟的出現為實現人本主義開闢了道路。知識作為生產因素的地位不斷上升,物質的作用相應下降。如果說工業革命使物質資產的集中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知識經濟則是以知識的傳播為基礎的,其作用機制是人人享有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權利,更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協調與合作。近年來,科技創新出現了新方式—共同對等生產方式(Commons-based peer-production),即眾人通過互聯網聯合進行科技創新。這種方式擺脫了單純為了賺錢的生產方式,而更加注重創造新思想,從而推動了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共同對等生產方式需要更充分地發揮個人的作用,需要以知識武裝人的頭腦。人自身的發展更為重要。因此,人本主義就有了現實基礎,也就成為世界潮流。

實現祖國統一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
  自1949年以來,實現祖國統一成為中國共產黨謀求的戰略目標。問題在於,祖國統一是漸行漸進,還是漸行漸遠。
解放戰爭之後,蔣介石跑到臺灣。他提出,要反攻大陸。毛澤東提出,一定要解放臺灣。儘管國共對立,但都要實現中國統一。可以說,兩岸處於分治狀態,還沒有分裂。由於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處於冷戰狀態,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的認同是不一致的。西方國家認為臺灣當局代表中國,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國際社會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認識是一致的。這就是說,國際社會認同的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主體實現中國的統一。因此,從法理上,國際形勢對祖國統一是有利的。
  但是,民進黨上臺以來,台獨勢力的分裂活動越來越猖狂,他們企圖使祖國統一漸行漸遠,而不是漸行漸進。
大家知道,陳水扁使用法理手段搞分裂,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法理台獨”受挫之後,他改變策略,大搞“去中國化”。為此,他使用了三個手法:
  第一,陳水扁從政治上突出台海兩岸的制度性差異,把臺灣標榜為“公民社會”。正如我在“陳水扁在玩理念台獨”一文中所說的:“陳水扁運用西方社會最新的政治理念,勾劃了臺灣獨立的基本路線。他之所以特別突出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訴求,實際上是以此作為實現世界公民目標的突破口,達到臺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的目的。他之所以由準備實施公投制憲轉向謀求建立國際價值同盟,是因為在台獨的合法性受到抵制之後,企圖以西方政治理念推行台獨的合理性,為實現台獨的目標開闢新途徑。”“陳水扁的台獨戰略發生了新變化,而理念台獨是實現這一戰略轉移的理論基礎。”
  第二,陳水扁不但否認臺灣是中國領土;更否認臺灣同胞是中國人。陳水扁不但強調“中華民國”是所謂主權獨立的國家;脅迫臺灣同胞捍衛臺灣的所謂體制。他的險惡用意是,強調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他大搞所謂臺灣“正名”運動,甚至把孫中山先生說成是外國人,目的就是把臺灣同胞從中國人中肢解出去。 最近,陳水扁指示臺灣的行政部門研究推動“國營企事業”、“駐外館處”等12個領域的“正名”,拿掉諸如“中國鋼鐵”、“中國石油”、“中國造船”中的“中國”,去除“中華電信”、“中華郵政”、“中華航空”的“中華”。“正名”還波及教育機構,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誘導學校更改校名。“教育部長”杜正勝稱,怎麼改都行,就是不要“中國”這兩個字。中日甲午戰爭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奴化教育割斷了臺灣與中國的血肉聯繫,把臺灣人從中國人分離出去。此後,50多年的兩岸長期分治的狀態增加了台獨勢力把臺灣同胞從中國人中肢解出去的欺騙性。
  第三,為了否認臺灣人是中國人,陳水扁挑起臺灣的族群分裂,劃分原住民和外省人,挑動群眾鬥群眾。
  為了實現祖國統一,我們一直強調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但是,在臺灣人民對祖國的認同日益被削弱的情況下,強調大陸人和臺灣人都是中國人更困難。培育臺灣人民對祖國的認同,成為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

依靠大眾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有效途徑
  實現祖國統一,必須實行人本主義。但是,陳水扁為實現台獨所使用手法是反人本主義的。
  人民對陳水扁的腐敗深惡痛絕,於是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倒扁”運動。“倒扁”運動總部的一篇新聞稿說出了這場運動爆發的真實原因:“拼經濟六年來已經是一個笑話,財團坐大,總統涉嫌包庇貪瀆,臺灣原本就已經在溫飽邊緣掙扎的一大群中下階層,一下子就被水淹到鼻孔了——現在最想上街頭的,其實就是這群人,不分藍綠。” 
  這場“倒扁”運動在短期內可能無法將陳水扁拉下臺,但它的歷史意義是深遠的。
  第一,打擊了陳水扁的“理念台獨”的核心概念—“公民社會”,揭示出陳水扁利用“公民社會” 的欺騙伎倆。陳水扁在口頭上強調要在臺灣建立“公民社會”,他的腐敗行為卻在踐踏“公民社會”的基本原則。正如我在“陳水扁在玩理念台獨”一文中所說的:“人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陳水扁的所作所為與公民社會風馬牛不相及;應該看到他踐踏臺灣民意的事實。”
  第二,打擊了陳水扁分裂族群的陰謀。
  香港《文匯報》的一篇社論尖銳地指出:“過往島內的政治運動,基本上跳不出藍綠、族群對立的格局。而且,運動的結果往往是使得藍綠與族群更加對立,社會更加分化。跳出藍綠與族群紛爭,高舉能被主流社會所接受的道德訴求,正是今次百萬人反貪腐運動,能夠贏得廣大民眾尤其是中產階級支持的重要原因,也是這次運動能夠不怕“抹紅”、“抹藍”,不會被陳水扁及民進黨習慣性地導入藍綠對決軌道的原因。”
  第三,動搖了民進黨的政治地位。
  “倒扁”運動可能影響今年底北、高市長及明年“立委”選舉結果,最終改變島內政治格局及民進黨內部的政治生態。尤其是明年“立委”選舉,不僅關係到民進黨的整體利益,而且直接牽涉到民進党全體“立法委員”個人的政治前途。按照目前的趨勢,屆時依然與陳水扁捆綁在一條船上的民進黨很可能遭到民意的懲罰。
  “倒扁”運動說明,大眾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族群團結對臺灣主張祖國統一的力量是有利的。
  就在臺灣民眾參加“倒扁”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在中國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要“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已經認識到,要以大眾的力量實現祖國統一。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必須堅持在党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強調以人為本,就直接駁斥了陳水扁對大陸政治制度的污蔑;堅持民主法治,就為大陸社會走向公民化指明了方向。新華社的《瞭望》新聞週刊的一篇文章在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說:“各級政府應主動和善於運用公民社會從事社會管理。” “重點培育和完善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的基本原則是:保護和增進個人合法權利和正當利益;尊重社團組織多樣性,思想文化多樣性;實施政務公開和公共領域開放;強調公民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和制約國家權力,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這對陳水扁以“公民社會”為藉口搞“理念台獨”是一個沉重打擊。
  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將有利於實現祖國統一。
  第一,構建和諧社會不但是大陸內部的任務,也應體現在促進祖國統一的政策上。利用“倒扁”運動形成的族群團結,促進中國人之間的和諧,對引導臺灣人民樹立中國人的自信心,是有利的。
  第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實行人本主義原則。在對台工作中,維護臺灣人民的經濟的利益,擴大臺灣人民的福祉。深入而廣泛地開展兩岸經濟合作,努力營造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條件。發揚中華文化的人本主義傳統,促進兩岸文化合作。
台獨勢力企圖使祖國統一漸行漸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將使祖國統一漸行漸近。以大眾的力量實現祖國統一並非空穴來風,也非少數人的杜撰。和諧相處的大眾推動祖國統一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