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文化與兩岸和平統一所應發揮的作用

國際洪門中華總會理事長 劉沛勛


前言
        台灣民眾是以來自中原定居閩粵的移民為主,自明末鄭成功驅走荷蘭人、收復台灣後,即出現大規模的墾殖移民,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餘年長期實施海禁政策下,仍然禁不住持續不斷的移民潮。這種經歷使台灣文化具有鮮明的移民文化特徵,其重要的指標,就是他們把家族的觀念,擴大為原鄉的觀念,台灣民眾都會有一種“我從哪裡來?”的強烈祖源意識。
        首先,台灣的移民是充滿艱辛的長距離遷徙,雖然閩、粵到台灣只是隔海相望,但無情的黑水溝,風波險惡、危象叢生,移民大都是九死ㄧ生,特別是清朝時期的海禁,正常的移渡無法進行,大部分都是冒死偷渡,其所需的刻苦砥礪、堅忍不拔的精神,都成為台灣移民打拼開拓、冒險患難的海洋文化特質,其有著特別的意義。

台灣人民的悲情意識
        台灣移民的心理挫折,首先來自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把台灣人民當做次等公民,其次,是無能的清政府投降主義,馬關條約放棄了台灣,對台灣民眾而言,這種既是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邊緣人,又要承受被出賣的心靈傷害,在日本人的統治下,台灣人民形成了棄兒般的悲情意識。

地緣文化
        台灣移民既是來自閩、粵,故形成台灣人民的祖源意識,這種原鄉觀念,體現在早期的移民社會,並影響到現在;我們從流行的閩南語歌曲中,就可以感受到,如“故鄉”中唱到 “有幾間厝,用磚仔砌,看起來普通普通,時常出現我的夢中,那就是我的故鄉…”。

血緣文化
        台灣自古以來與大陸就有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舊石器時代台灣“左鎮人”是大陸到台灣的最早住民,“長濱文化”是“北京周口店”文化向台灣發展的支脈,“圓山文化”是大陸東南地區傳入台灣,“風鼻頭文化”也屬大陸東南沿海 “黑陶和彩陶文化”的傳承,“卑南文化”與廣東、廣西史前文化完全相同,鄭芝龍於1630年向台灣大規模移民,把大陸生產關係和文化移植到台灣,鄭成功於1662年收復台灣,沿襲明朝官制,建立台灣地方政治制度,依舊連接著海峽兩岸血緣關係的凝結點。

神緣文化
        早期的閩、粵移民,歷經了千辛萬苦,來到了台灣,不僅帶去了大陸的農耕技術,也帶去了祖籍地的文化傳統,經過幾百年的融合,今天的台灣,不僅以福建地區的閩南語,作為台灣通用的方言。台灣地區民間信仰的絕大多數神靈,也與福建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更是有相當多的神靈,本身就是福建的地方神,如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最熱鬧的三月瘋媽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師、廣澤尊王、開彰聖王、臨安尊王、臨水夫人等,台灣目前正式登記的包括佛教、道教等十二家,信眾超過一千萬人,寺廟等場所超過一萬六千所,信仰神靈達三百餘家,差不多把大陸各地的神靈,都搬到台灣,對於現在的台灣人民來說,奉祀這些曾陪伴他們的祖先,漂洋過海、艱苦創業的故鄉神靈,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他們緬懷祖先、表達思鄉之情的ㄧ種精神寄託。

儒學文化
        海峽兩岸文化同屬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兩岸就有密切的歷史文化淵源,儒學是兩岸共同文化的根基,也是共同的文化歷史遺產。從1666年鄭氏王朝在台灣建立第一座孔廟,民族傳統文化,就大規模移至台灣,儒家思想的傳播,大大的影響了民眾,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之ㄧ,是使用相同的漢字、漢語,它維繫了中華民族表情達意、交際思想和社會活動的牽引。九一八事變後,台灣文人提倡學漢文和習白話文、寫漢字,介紹大陸新思維和新文學,以中華文化作為反抗日本統治的武器,日據時期的皇民化運動,乃無法動搖中華文化的根基。

民俗文化
   臺灣同胞大部分都是漢族,其風俗習慣具有共通性;如兩岸同胞都過元旦、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民族傳統節日,甚至日常起居、飲食結構、服裝樣式、審美情趣、消費心理、建築式樣,都毫無二致,兩岸同胞語言相通、血統相同、生活相同、宗教信仰相同、風俗習慣相同,正說明兩岸文化傳統和形式具有ㄧ致性。

台灣人民的迷思與期待
        ㄧ、民進黨政府有一個論調,就是400年前,鄭成功率領軍隊    驅走荷蘭人,收復台灣建立了鄭氏政權後,台灣就和中國正式切斷了臍帶,無論是荷蘭人、鄭成功、清政府、日本國、國民政府等,陸續在台灣執政,一概視為外來政權;長期以來民進黨政府抱著台獨的神主牌,以追求台灣正名運動作為愚弄台灣人民的手段,其分化族群、製造對立、搞本土化、去中國化的訴求,再再都是撕裂同胞的情誼;自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血濃於水的感情而背離,搞台獨分裂勢力的ㄧ小撮份子,不願看到兩岸的正常發展,拒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ㄧ脈傳承,將兩岸關係推向危險的邊緣。
        二、台獨的首席代表奇美企業許文龍,在本年3月26日的前夕發表反對台獨的正式宣告,引起民進黨及島內台獨份子的    錯愕,竟無人敢批判他,李登輝僅表示遺憾,說其恐有苦衷;陳水扁表示亦不予置評,許文龍長期支持台獨是眾所皆知的事,如今則大徹大悟,懸崖勒馬,勇敢的走出來向台獨說不,無異敲響了台獨的喪鐘,給台獨份子重重的ㄧ擊。台灣2,300百萬人口支持台獨的人僅佔1%而已,大多數的人民都希望維持現狀、經濟繁榮、兩岸和平共處,而中國人就是中國人,沒有人可以忘掉自己的祖先,忘記是炎黃子孫的ㄧ脈相承,我們深信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不歸路。
        三、扁宋會後,目前兩岸的氣氛稍有和緩,加上連宋兩位主席分別於日前來到祖國,拜訪了相關的國家領導,釋出了一中和平互惠的善意。兩岸的議題,又再開始積極推動,我們認為,海峽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三通則雙贏,兩岸同胞,同文同種,無論地緣、血緣、神緣,都是密不可分,應當加強聯繫、攜手共進、共同為促進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平統一的目標而奮鬥。今年正值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兩岸不約而同都發起紀念活動,本會有幸擔任發起人社團之ㄧ,深感ㄧ個偉大的航海家,將中國的文化、武功、人文、貿易、經濟等,在那種艱困的海上長城,七次下西洋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值得後世的尊敬、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不曲不撓的偉大精神,在這裡又得到了印證。這也是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四、中華民族是我們的根,大陸是我門的本,台灣是我生長的地方,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不能忘根,更不能忘本。我們反對台獨分裂國土,這是海峽兩岸同胞及全世界中國人共同的責任,我們祈求未來是一個和平、安定、繁榮、和協的兩岸關係。統一的中國、富庶強盛的中國、更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All Rights Reserved